“B体育app下载吃微辣火锅泪如雨下”
日期:2023-05-15 15:40 | 人气:
B体育app下载火锅、串串……说起四川美食,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关键词,可能就是“辣”。有相当一部分外地游客去四川打卡,也是冲着“辣”的美食来的。但最近,有朋友对四川的“辣味”标准提出了疑问。
日前,网友在四川麻辣社区发帖称,微辣、中辣、特辣过于主观,应该更加科学地制定全省统一的火锅辣度指数。四川省火锅协会表示,网民意见靠谱,正在研究方案。
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火锅不能解决的,如果有,那就两顿。如果两顿都不能解决,那就连吃带嗨。
数据显示,2021年中国火锅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998亿元,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689亿元。除2020年外,火锅行业的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增长趋势,相比其他餐饮行业,火锅餐饮行业更容易实现规模化、标准化。四川火锅文化繁荣,门店规模5.7万家,辣度统一的讨论冲上了热搜。
《老外挑战成都最辣火锅,开吃前签“生死状”》《广东男生吃微辣火锅泪如雨下》《男子与成都女生相亲吃火锅,当场被辣哭》……
近期,在各短视频平台上,火锅炫辣的内容频繁“出圈”,网友直呼“微辣锅也让人吃不消”。“比辣”成为了一些火锅店的宣传噱头。
同样在近期,重庆市渝中区,一家火锅店发出的招聘告示引发网友关注:“全城招聘最能吃辣员工,印度魔鬼辣9800元、魔鬼辣6800元、朝天椒4800元。”——将招聘薪资和吃辣挂上了钩。
网友建言,为避免以辣味作噱头的网红店被游客误认为是成都火锅的代表,成都应该率先跳出一味求辣,推广“辣度”标识,形成新的行业规范,提供火锅饮食文化的新尺度。不少网友跟帖表示:“赞同!”“外地人确实很需要。”
“在收到网友的建议后,我们也认为可以对火锅辣度标准进行科学的划分。”四川省火锅协会执行会长严龙近日表示,可能会以“度数”来表示火锅底料等辣椒调味品的辛辣程度,让消费者选择更加合适的火锅锅底B体育app下载。立项加研究,加初稿,加企业讨论,估计年内要差不多可以完成(发布)。
同时,严龙告诉记者,下一步将和科研机构合作,研发“便携式辣度测量仪”,便于企业和商家对辣度进行测量,积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,制定出台辣度标准,预计年底前进行推广。
有的网友认为火锅辣度和配料有关,单纯看辣椒含量是不全面的;还有的网友表示无所谓,认为火锅只要新鲜、卫生就行,无须强制执行一个标准,正是不同的辣度让大家有了很多的选择,统一辣度反而少了灵魂。对此,你有什么看法呢?
我们常说的辣度,有微辣B体育app下载、中辣B体育app下载、特辣,但这种设定与国际通用的辣度测定标准大相径庭。
国际上最早衡量辣度的方法是1912年美国药物化学家WilburLincolnScoville的SHU(斯科维尔辣度指数),它表示物质被稀释到感觉不到辛辣的次数。这个方法测出的辣椒辣度从0个单位到几十万个单位,SHU的测辣原理也沿用至今。
聚焦国内,早在2006年,我国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受国家标准委委托,制定针对辣椒和辣椒制品的辣度国家标准。此后,各个地方和企业也开始对辣度进行更精确的定义。
2014年,四川旅游学院食品科学系和烹饪科学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以SHU原理为基础,将123道川菜分出微辣、中辣、辣、特辣4个等级。那么对于火锅的辣度,是否也有相应的标准呢?
2017年,德庄发布了“李氏辣度”标准,以“度”为单位,把火锅的辣度分成微辣(9°—29°)、低辣(30°—39°)、中辣(40°—49°)、高辣(50°—59°)、特辣(60°—69°)、暴辣(≥70°)这6个等级。
12度:有轻微的辛辣刺激,适合3%的不常食用辣、想吃但又怕辣、对辣非常敏感的人。
36度:能够明显感觉到的辛辣刺激,不需要忍受,适合30%的偶尔食用、能吃辣但又不想太辣的人。
45度:有明显的辛辣刺激,不需要刻意忍受,适合45%的敢吃辣且不怕辣的人。
52度:有强烈的辛辣刺激,勉强能够忍受,适合17%的爱吃辣且无辣不欢的人,比如重庆、四川地区大部分人群。
65度:有特别强烈的辛辣刺激,持续刺激时不能忍受,适合5%的沉迷辣且对辣的耐受度极高的奢辣人群食用。
75度:尤其强烈的辛辣刺激,刺激时即刻不能忍受,适合追求魔鬼辣极致体验的食辣爱好者。
2018年,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《麻辣火锅底料辣度量化及等级划分》,对辣度进行了分级(150SHU=1辣度)。不同于我国唯一强制执行的食品标准——食品安全标准,《麻辣火锅底料辣度量化及等级划分》属于推荐性的地方标准,并不为人熟知。
在能吃辣、会吃辣的四川,辣椒是川菜中不可或缺的角色,二荆条辣椒、子弹头辣椒、七星椒、小米辣、皱皮椒……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美食当中。“不同定位的火锅店对辣度标准化要求的精准性都不一样。”据行业某全国连锁品牌负责人介绍,该火锅店原材料和火锅底料都有统一的制作要求,员工也严格按照流程操作。
该负责人介绍,决定辣度的往往是当地的口味,统一后无法适应他们这样的全国连锁,“四川能吃辣一些,但是这样的辣度放到其他地方就不太合适。”单店规模大且注重品牌效应的连锁型餐厅对辣度的控制普遍严谨,特别是火锅店,从原材料选购到火锅底料炒制再到带辣味菜品的码味,都有统一的制作要求,而员工的培训也严格按照操作流程。
这位负责人介绍,每次炒料的总量很大,食材的含水量、辣椒品质和品种、用油总量等对品牌连锁餐厅而言都必须十分严格。为了达到合适的辣度,炒料时用不同辣椒所需要的温度都会有严格控制,底料与火锅油的比例也会影响辣度。在她看来,“单店规模小的火锅,对辣度也有比较严格的控制,因为复刻该加多少豆瓣酱和辣度不是单纯依照掌勺厨师的心情决定,而往往是上一辈老师傅们定下的标准”。
记者采访的多家本土知名火锅品牌,对统一辣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,大多数品牌认为:“在本品牌内统一比较容易,但是行业内统一就显得千篇一律”。
重庆文旅协会副会长、美食评论学会会长、川菜学者司马青衫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:“火锅辣度标准是客观标准,但辣或不辣是基于每个人接受度不同,实际上是一个主观标准,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很难统一。辣度标准可能会给部分火锅企业带来更大的工作量、更高的成本,这些都会最终反映到火锅价格上,我个人认为这个标准的执行难度很大。”
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,设立地方美食标准对本地美食规范化、专业化、品牌化、资本化和规模化的塑造提供顶层基础。标准制定对于用料、用量只是宽泛要求,在此基础上做好平衡,仍有很大创新和发展空间。
当然,不管美食标准如何变化,对于吃货而言只有一个标准:我的嘴巴就是尺!好吃就完了!